
开开心心的玩了一个月,见了许多几十年没见的老同事,老朋友,老同学,还有家人。所到之地,都让我有新的感觉,新的发现,新的感受。

吃: 一个月,几乎都在外面吃餐馆的饭菜,走之前,挺紧张的,因为在这家里,偶然出去吃中餐,回来口渴的不行,需要喝很多的水,茶,或咖啡,才能解渴,如一个月,天天在外面吃,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。但奇怪的是,既然没出问题。 国内有些服务相当的棒,在你居住的周围,搜下哪些得到普通百姓好评的餐馆,根据自己的胃口,订位,前往就行了。有的还可以在家里先把菜点好,然后再去也可以。去了之后点菜也行,都是用ipad
,看照片,价格,根据自己的喜好,一按就可以了,很方便!
餐馆里,吸烟的人很多,不分无烟区,这些估计还得有待改进。去的那些餐馆,都非常的有规模,气魄,几乎整栋大楼,里边都是各式餐厅,有大众餐厅,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包间,乖乖龙地洞,对我来说,真是大开眼见,就一个楼每天需要应付多少吃客。但所到之处,都很整洁,有次序,装饰的也很漂亮,让人感觉舒心,所以吃的也开心。快速的溜了下周围的吃客们,大多是游客,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聚餐。不像以前,基本都是单位式的,请客吃饭谈生意的饭局为主。
在上海,我们在外滩附近租了个公寓,孩子们可以到我们公寓来一起住,一起出去吃饭,享受下真正上海人的生活滋味,因为住在饭店里是找不到这种感觉的,公寓楼下就有超市。水果,饮料可以到超市去买,早餐由公寓免费提供,中午和晚餐就去找地道的上海菜,或想吃的菜。 每天,头天晚上把第二天的活动安排好,行程,包括吃饭,这吃饭太重要了。如果简单的在外面吃些东西,好像太对不起自己了,所以每天都很认真的在网上搜,女儿可帮了我们大忙,因为她老出差,老在外面吃,知道那些好,那些受吃客们青睐。我们由此也享福了。
行: 几个大城市,北京,南京,上海,交通都很方便,地铁四通八达,坐在出租车里,看公交车上的情景,好像没多少人,至少一点也不挤。大多数人都在自己的小车了。因为我们在各个城市时间较短,喜欢看看地面上的情况,所以打的比较多。在北京只堵了一次,有个星期五下午,五点左右,下班高峰期,从王府井去三里屯开了四十多分钟,其他地方都没觉得堵。
在上海,大家都用uber要车,服务相当的快。上海出租车起步价14元,我们住外滩附近,出租车对我们来说很合适,省得地上地下的跑着去坐地铁了,远距离的,从外滩去植物园,应该乘地铁。出租车车上都有导航器,说个地址,输进去就行了。 与司机聊天,发现他们非常的崇拜马云,把马云比作孙悟空,还说马云比孙悟空还牛,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,马云的一个点,不到一秒就能十万八千里,孙悟空是传说,马云是真人。
老百姓的评论太有意思啦。我顺便问, 过春节的时候,大家在抢红包,这是这怎么回事? 啊,这个呀,太牛啦。 比如说我们出租车起步价14元,你乘客只付4元,还有十元是支付宝帮你付,我们司机还多得10元,总共得24元,他的做法都是让我们老百姓受益。 当然,他的目的是鼓励大家把钱放到支付宝上,用支付宝付账,而不是银行,这样,你的钱活了,生活也方便了,大家都把钱放他那里,他的钱多了,银行里一帮通常西装革履,势利眼的来对付老百姓的人就切逼了。
他说的对不对,我不知道,反正老百姓们很喜欢马云。由此可看,只要老百姓能受益,大家都喜欢,普及的也快。你看,搞群众运动是多么的重要! 首先老百姓能受益才是硬道理,才能行得通。
有钱人
网上看到很多帖子,只要有中国人来,就是送钱来了,中国人=有钱人。
回到国内,我周围没有发现大家描述的那种中国人。大家都很普普通通,属于中产阶层,有房子,吃喝不愁而已。没见过有人看见名牌包,名牌表,就走不动路了,一定要买下了才放心。去了几个大商场,新天地之类的,顾客很少,大多是年轻人喜欢逛的那种商场,上海,北京都这样,50岁以上的,还是喜欢逛百货商场,大卖场,自由市场。
上海有家制衣店,值得一逛,可以量身订做,速度快,价格合理,做好了,送货上门。如果在上海待一个星期,值得去做几件,从每天的便服,到正式场合的正规礼物,男男女女都可以。许多老外在那里逛着,相当棒!那个地方名字刚才搜了下,叫陆家梹 (应该是三点水加个兵的那个字,我电脑里找不到中国字) 面料服饰市场。
苹果手机店,一直是挤满了人,都是年轻人。
房子装修:大多数人都有了公寓,我认识的几位,离市中心很远,周围的环境算不错,有公园和散步的空间。因为离市中心太远,我觉得住在那些地方,与二钱,三线城市没什么区别? 如果有人问我是否在那里买一套,我还会说,不要。我喜欢市中心的房子,虽然楼形旧,户型设计没有现在的合理,但那个价格,只能让人望而生畏,咱也就不做白日梦了。
看了看人家的公寓装修,花的钱不少,但质量很差,一看就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的作品。为他们惋惜,花了那么大的价钱买下了自己的公寓,结果被人装修成这样,太可惜了。比如门框,墙角,墙脚接口,澡盆边上的防水涂料,马桶脚边的缝线,电器开关等等都没做好,至少做的一点也不精致,一看就是不专业的,难怪有些楼才十几年就不成样子了呢。
户型设计,每家的厨房都特别的小,有点甚至放在阳台上,一个家,厨房,大厅,主人房是最主要的地方,他们怎么把厨房弄那么小呢,很奇怪。如果怕炒菜有味,那么,他们整栋楼的里外换气功能一定不完善,或根本就没有。供暖系统各自为政,各家装自己的空调,我觉得这更加浪费能源,应该统一用煤气供暖,一定比电更节能。
上海的几位老同学,他们特别的开心,本来在南京的,武汉的,北京工作的,都搬回了上海。说国家出了个新政策,凡是在上海出生的,曾经有上海户口的知青们,不管你在哪里,上海都欢迎你回去。有的在北京或南京,或别的地方工作,他们都可以回上海,恢复上海户口,可以在那里买房子。政府还每月给补贴,50元至几百元不等。不管你是失业的穷人,还是富裕户,逢年过节,都给发慰问品,拿了退休证的,出门公车免费,有的公园免费,有的只要半费。据说这些政策都非常的暖人心。在出生所在的居委会办理就可以啦。 真好!我为他们开心!
仔细看看,大家都挺好的,不管在海外,还是海内,大家都习惯于自己的生活方式,都有长有短,有不同的生活乐趣,不一定是我比你强,你不如我而骄傲,或你比我强,我不如你而悲观。自己过自己的日子,时不时的访问下朋友们是件非常开心的事!(我只说我认识的那些人)期待下次与他们再相见!
